【記者呂羿穎綜合報導】10月19日一名男子獨攀北大武山時受傷,經由消防人員救援後平安下山。但該名男子因違反《屏東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》中,登山團體中至少一人須具備救護證照相關規定,所以需繳納新台幣1萬元以上至5萬元以下罰鍰。此一事件後再次引發山友討論《屏東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》內,登山需具備救護證照及登山險是否合理。

自民國108年山林解禁政策發布後,臺灣登山人數逐漸成長。但登山活動容易因準備不足產生危險,山難發生後救援也需耗費大量資源,故各縣市紛紛訂定登山自治條例管理。 圖/呂羿穎攝
為了鼓勵民眾以正確態度親近山林,行政院在民國108年宣布山林解禁政策。在山林解禁之前,屏東縣政府就已訂定《屏東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》。條例規定,在屏東山域登山時須具備救護證照及提前保登山險,否則將被罰款。經屏東林區管理處統計,屏東山難最大成因為墜落,曾造成5死22傷。其次為跌倒、腳踝扭傷、高山症、體力不支等,研判主要原因為行前未做好充足準備。但有民眾認為,在條例規範下,登山變得更不便。遇山難者在申請救援時也會有所顧慮,有違山林解禁政策。

根據屏東林區管理處統計,歷年屏東縣山域事故熱點,以北大武山山域為大宗。北大武山步道絕大部分地形屬危崖,墜落恐造成嚴重傷亡。 圖/山友蔡宜蓁提供
部分民眾提出,藉由條例限制登山或罰款太過強硬,忽略了實際情況及根本解決之道。山友郭先生(化名)認為發生緊急危難時,國家本就有解救人民之責任與義務。然而,他也指出:「人民本該做好準備才能上山,從小進行登山及戶外活動教育才是治本之方法。」談及在屏東山域登山時須具備救護證照的規定,傅先生(化名)則認為救護證照(註)目前都是偏向都市中的緊急救援,對於在野外救援的部份較少,「如果沒有特別帶裝備上山,其實有時候能處理的也很有限。」
註:指初級救護技術員EMT-1證照。目前《屏東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》第六條規定,在屏東山域登山應具基本救命術證書或初級救護技術員等相關證照。
另一方面,也有支持條例者認為若在登山口便實際檢查、落實管制,用條例規範的確是一個比較權衡的做法。屏東林區管理處育樂課技正黃麒仁說:「依現行山難發生率來看,有部分民眾還無法負責任的登山,因此目前地方政府可能會藉由法規加以約束。」民間登山救援者跑山獸(本名羅培德)則表示保險是需要的,「因為事故總是會發生,目標是藉由足夠的事前準備去降低發生機率。 」

民間登山救援者跑山獸表示救援過的大多數民眾都會帶手機,但不知道如何使用它進行導航,「這些不是意外,而是缺乏知識。」 圖/呂羿穎攝
屏東縣政府訂定條例的原意為促進民眾登山安全,但相關登山條例仍有待加入登山與救援專家意見,研議補足欠缺之處。黃麒仁說:「法規和宣導的用意,都是提醒民眾山域活動有一定風險。事前做好充足規劃與準備,有負責任的登山態度才能將風險降至最低。 」民眾探索自然之餘不只需學習自己做好準備,更須注意自身安全及相關條款。受傷遭罰事小,若不幸賠上性命就得不償失。

自民國108年山林解禁政策發布後,臺灣登山人數逐漸成長。但登山活動容易因準備不足產生危險,山難發生後救援也需耗費大量資源,故各縣市紛紛訂定登山自治條例管理。 圖/呂羿穎攝
為了鼓勵民眾以正確態度親近山林,行政院在民國108年宣布山林解禁政策。在山林解禁之前,屏東縣政府就已訂定《屏東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》。條例規定,在屏東山域登山時須具備救護證照及提前保登山險,否則將被罰款。經屏東林區管理處統計,屏東山難最大成因為墜落,曾造成5死22傷。其次為跌倒、腳踝扭傷、高山症、體力不支等,研判主要原因為行前未做好充足準備。但有民眾認為,在條例規範下,登山變得更不便。遇山難者在申請救援時也會有所顧慮,有違山林解禁政策。

根據屏東林區管理處統計,歷年屏東縣山域事故熱點,以北大武山山域為大宗。北大武山步道絕大部分地形屬危崖,墜落恐造成嚴重傷亡。 圖/山友蔡宜蓁提供
部分民眾提出,藉由條例限制登山或罰款太過強硬,忽略了實際情況及根本解決之道。山友郭先生(化名)認為發生緊急危難時,國家本就有解救人民之責任與義務。然而,他也指出:「人民本該做好準備才能上山,從小進行登山及戶外活動教育才是治本之方法。」談及在屏東山域登山時須具備救護證照的規定,傅先生(化名)則認為救護證照(註)目前都是偏向都市中的緊急救援,對於在野外救援的部份較少,「如果沒有特別帶裝備上山,其實有時候能處理的也很有限。」
註:指初級救護技術員EMT-1證照。目前《屏東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》第六條規定,在屏東山域登山應具基本救命術證書或初級救護技術員等相關證照。
另一方面,也有支持條例者認為若在登山口便實際檢查、落實管制,用條例規範的確是一個比較權衡的做法。屏東林區管理處育樂課技正黃麒仁說:「依現行山難發生率來看,有部分民眾還無法負責任的登山,因此目前地方政府可能會藉由法規加以約束。」民間登山救援者跑山獸(本名羅培德)則表示保險是需要的,「因為事故總是會發生,目標是藉由足夠的事前準備去降低發生機率。 」

民間登山救援者跑山獸表示救援過的大多數民眾都會帶手機,但不知道如何使用它進行導航,「這些不是意外,而是缺乏知識。」 圖/呂羿穎攝
屏東縣政府訂定條例的原意為促進民眾登山安全,但相關登山條例仍有待加入登山與救援專家意見,研議補足欠缺之處。黃麒仁說:「法規和宣導的用意,都是提醒民眾山域活動有一定風險。事前做好充足規劃與準備,有負責任的登山態度才能將風險降至最低。 」民眾探索自然之餘不只需學習自己做好準備,更須注意自身安全及相關條款。受傷遭罰事小,若不幸賠上性命就得不償失。